找到相关内容416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溪禅师答:先悟后修?先修后悟?

      问:先悟后修?先修后悟? (重庆见明法师)   月溪禅师答:先修后悟,宜先明白此道理,照此法门去修,然后悟道,此悟乃证悟之悟,非解悟之悟;先悟后修,此悟乃由解悟修到证悟。伪山和尚说:汝等豁然贯通,修不修是两头语,除却习气就是修也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90410984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根据北传佛教,即使佛陀般涅槃之后,他仍然能以神通力变现无数的应化身,继续救度眾生。禪师认為如何?

    一一答覆了,婆罗门感到很满意。最后 他问道:「你的弟子是否全部都证悟涅槃?」佛陀回答说:「有些人证悟,有些人没有证悟。」婆罗门问 说:「涅槃一直都在,指示通往涅槃之道的佛陀也在,既然如此,為什麼有些人证悟涅槃,有些人却没有 证悟涅槃呢?」佛陀反问他说:「你知道前往王舍城的路怎麼走吗?」婆罗门说:「知道。」佛陀说:「 如果有两个人请示你前往王舍城的路,一个依照你的指示而走,另一个不依指示而走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南传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190211171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是“分段生死”?什么是“变易生死”?两种有什么不同?

    问:什么是“分段生死”?什么是“变易生死”?两种有什么不同?  徐恒志答:由于见思粗惑未断,而受六道分分段段的生死叫“分段生死”。由于无明细惑未断,虽已出离六道生死,尚须经历无明渐灭,证悟渐增的变易,叫“变易生死”。前者是三界内的生死,后者是三界外的生死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31191139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很难,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学佛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法是解脱之法,是觉悟之法,是证悟菩提之宝筏,解脱(梵语vimoksa)与觉悟,固然是艰难的、不易的,但是,不是不可成佛的,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,所以说,学佛很难,不学又不行,不学准堕落,懂得佛法的人,无形中便发起学佛的热诚与风行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574912339.html
  • 十项不应舍之法

     (四) 不要一意舍弃烦恼,因为烦恼能令行者忆起智慧。   (五) 不要一意舍弃欲乐,因为欲乐能灌溉和增益(行者之)证悟及觉受。   (六) 不要舍弃疾病和痛苦,因为疾病和痛苦皆可成为自己的善知识。   (七) 不要舍弃仇敌与障碍,因为他们能唤起吾人对法性之向往。   (八) 不要舍弃任运产生的(证悟),因为它即是真正的成就。   (九) 不要舍弃方便道,因为它能作智慧道之助基。   ...

    冈波巴大师著 张澄基译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0752304730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《摄阿毗达摩义论》中提到,单单只修行四梵住是无法证得任何道果的。可否请禪师再加以解说?

    修行捨梵住只能產生第四禪。如果有人只修行这些禪那,而不修行观禪,则他们无法证悟涅槃。死后他 们可能投生到梵天界。唯有观禪才能令人证得涅槃、知见涅槃。 如果他们能以四梵住禪那為基础,照见名、色及它们的因,并且能照见名色及它们的因是无常、 苦、无我,那麼他们就有可能达到涅槃、知见涅槃、证悟涅槃。 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南传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191211177.html
  • 怎么才算得到了上师的摄受?

    领你证悟,让你解脱,才是真正的摄受。见见面,你给他磕几个头,他给你摸一摸顶,念一念咒,给你灌灌顶,让你参加几次法会,给你讲几句道理,这叫摄受?这不叫摄受。一步一步地带你,带到最究竟最圆满的境地,这才是...开悟证悟?   什么叫依止上师?依止上师就是脚踏实地跟他学,把自己的身口意完全交给他,然后他把你一步一步地带到最究竟最圆满的境地。你现在不会站,他教你怎么站;你会站以后,他再教你怎么走,怎么跑。刚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上师|依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7302420673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为什么佛陀还要成立比丘及比丘尼僧团?

    问:如果在家人也能够证悟涅槃,为什么佛陀还要成立比丘及比丘尼僧团?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:在家人的生活非常忙碌,有许多的责任。他必须工作及照顾妻子儿女等等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即使要善于持守清净的五戒也不容易,更别说是培育深厚的定力及敏锐的观智以便证悟涅槃。佛陀时代的在家人拥有足够的波罗蜜,所以能够证悟涅槃,但是现在的在家众就不容易证悟涅槃了。因此佛陀成立比丘与比丘尼僧团,以便那些有心想要全心全意地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比丘比丘尼僧团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1/09044193543.html
  • 佛教与基督教的会合点

    ,实则有类似之处;但也有一些人像钤木大拙等,却直言二者之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。笔者在此陈述各学者的论点与自己的意见,并在最后的结论中对钤木大拙的看法提出回应。第二部份的标题是“恩赐与证悟”,讨论的重点围绕在基督宗教“恩赐”的观念及其能否适用于佛教的证悟。提到恩赐,必心须要符合下列三个条件:l.接受恩赐的时问及地点既不会被人通知,也不会预先知晓;2.恩赐得来不费功凡,非有为的造作成就;3.恩赐必有所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762475.html
  • 灌顶的意义

    圆满证悟体验的上师,才能够信任与依止。而且,这份体验必须由没有间断的修证者传达给我们,他们都成就了这位本尊的修持,而得到了证悟。「密续」的字面带有「继续的」与「连续」的意义。密续的力量在于透过一个持续的、不间断的修行者传承,保存并传递证悟的体验。因此,如果我们希望转化自己,就必须与这个重要的传承接触,这项接触就是透过灌顶、加持。   接受灌顶能够唤醒我们心中的特别能量,让弟子与上师之间建立起一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443311.html